第18期蓝海沙龙纪要
发布时间:2007-06-27      阅读次数:1902

 

第18期蓝海沙龙于6月17日在海南大学邵逸夫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本期沙龙的主题是“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邀请海南省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胡卫东会长为主讲嘉宾,沙龙由海南省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熊建华主持。

   

  一、主讲嘉宾胡卫东会长发言概要

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从时间、空间上看,似乎都相却甚远,但要是参透儒家文化、参透现代管理的精髓,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点、融合点。

几点体会:

    首先,谈谈儒家思想的精髓在哪里?

秦汉以来,讲王道治国,也讲霸道治国。王道是以德治国,霸道是以法治国、以制度治国。中国历朝鼎盛时期,都是王道治国。

中国文化三大元素: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实际上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同时存在。思考儒家与管理的关系是非常有意义的话题。儒家的王道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修身之道:王道之治,就是要从修身开始,以德治之,首先自己要有德,儒家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根本,而修身之道核心是仁。仁是爱人,爱别人叫仁。克己复礼是仁,克己就是克制不该有的欲望,复礼就是恢复周朝之礼。修身就是要建立起以人为核心的修身体系。

2.君臣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上为君就要像个君。不能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更要所境界。一是要知,还要知而能学;二是要适道,不仅要学、要知道,还要做。实践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要素。三是思,要有自己的思想;四是传,要灵活运用自己形成的思想。

3.处世之道:儒家讲中庸,中庸不是调和、折衷。中是合适,庸是使用、应用。合适、恰当的应用是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中庸之道就是在过之以内,及之以上做事。儒家讲人和自然、心灵一定要适度。天下有三理。一曰道理,道理就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做的总结,因为各有道理所以会有争执、辩论,经验缘于自心,自我。二曰公理,公理就是对时代文化共同认可的东西,道理服从于公理,公理影响道理。三曰天理,天理是不能改变的。儒家讲的许多东西都是天理,不随时间、空间的转化而变化,是古今相通的道理。如何用中庸的态度观察、分析、处理问题,值得每个人思考。

4.学习之道:“学而时习之”,“学”是获取,习是实践、执行;反思,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美国、日本近来讲的学习性组织特点:一是扁平化,二是反思。《黄帝内经》也说,听有耳听、心听,耳听会听而不闻,心听始能觉悟,但最高境界还是神听,就是能举一反三。学习之道更多强调反思。之前所说的学习力---学习的动力、毅力、能力,现在还要加上一个悟力。

其次,回顾一下现代管理。管理科学的历史很短。1903年,泰勒的《管理科学》为肇始,标志着管理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百年间,管理科学经历了飞跃式的发展,也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学界有一种动向,就是把科学用两分法划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进行重新划分,把社会科学再分为人学和管理科学。什么是管理呢?管理的流派众多,实际上,管理科学目前还处在丛林时代。对管理的概念理解各不相同。找出四个代表性的观点:泰勒认为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把事情做好;孔茨认为管理就是履行五种职能,即计划、指挥、协调、控制、激励;还有的认为管理就是目标管理;亦有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对处于丛林时代的管理不能没有感觉,但在丛林时代讨论管理,则需要智慧。事实上,虽然在管理的概念上各执一词,但在一点上拥有共识。那就是管理的本质就是效率。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来提高工作效率的过程,管理一定是通过对人、对人的管理、潜能的调动形成一种合力。

现代企业走到二十一世纪的头五年,有一种趋势越来越清晰。未来企业的成功在于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是否成功。这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模式化。现在的企业实际上都在模仿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治理模式。结构决定行动、决定行为。治理结构在形式上就是激励经营者,制约经营者。企业都有成长规律,一般而言,企业成长可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成熟后期。不同的时期对企业家的要求也不一样。创业期需要英雄型的企业家,靠的是个人魅力与能力;成长期需要的是领袖型的企业家,靠的是团队的力量;成熟期需要的是具有可替换性的职业型企业家,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处在前两个阶段,所以职业经理人队伍很难成熟;处于成熟后期的企业家往往是孤独的企业家,一切都有企业文化来把企业的运转通畅起来,这个阶段的企业家是最轻松的。

 二、头脑风暴

自由发言阶段:

发言人一:

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儒家思想,那就是“忠怒“二字。”忠怒“包含着现代管理中的克尽职守,也包含了激励的因素,可以说,都是现代管理中非常核心的因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即“忠怒”这个“一贯之道”。

它给我们的启示包括现在家庭,特别是家庭教育领域也有重要影响。

    发言人二:

    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讲儒家思想与小现代管理。

    一、学习之道。挣到手里的才是钱,悟到心里的才是道。所以一个人有学习之道,要能够

1.开阔心胸;

2.认真研究,博采众长;

3.联系实际;

4.学以致用;

5.用以致学。

    二、管理之道。管理核心是管人。管理分为三个阶段。把人当动物;把人当机器;把人当人。

    管理中有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1、明确目标。无论是企业、团队、个人都要明确目标。

2、理顺关系。上下级之间、与政府部门,不是谁管谁的问题,而是谁有离不开谁。

3、健全机制。规章制度是必要的。

4、共享成果。利益共赢,真正的大企业是散财的企业,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

人有方圆之别,企业也有方圆之分。

外方内圆的企业属于愚顿型的企业;外圆内圆的企业属于里外一塌糊涂;外方内方的企业是烈士型的企业;外圆内方的企业是智慧型的企业,它应对外部很圆润,内部又有规矩。

发言人三:

中国人文科学的发达,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比不了的。什么是学问,就是今天你做人做得够好;做事比别人做的也好,这才是真学问。

孔子讲仁,其本质是讲怎么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到三种境界,可也。一是不迁怒;二是不二过;三是思无邪。有三种人超不过,那就是第一种:有能力没脾气;第二种,有能力有脾气;第三种,没能力脾气又大。有的人自己骗自己;有的人骗别人;有的人被别人骗。态度决定一切。用师者王;用明者霸;用徒者亡。

发言人四:

现代企业管理可分为:运营管理、战略管理、文化管理等。儒家思想对文化管理的作用,我认为是很大的。而对于运营及战略管理,更多的是在大的原则方面起作用。

发言人五:

管理笼统的分,可分管事与管人。西方的管理科学,更多的是管事;而儒家思想,要是有作用,则更多的体现在安人上。说管理是科学,偏重与管理管事这一角度;管理是艺术,偏重与管理管人的这一方面。

发言人六:

我想问问,诚信的本质是什么?孔孟之道与现代管理,何是本,孰是末?本是世界观;末是方法论,现在国内企业如海尔、凤凰卫视台,都在吸收传统的东西,为什么没有嘉宾谈方法论的问题?

会长:《论语》里说“本立则道生”。其实讲的就是世界观。近代两广总督张之洞创造性的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发言人七:我觉得《论语》是为统治者、管理者服务的。管理者就是管事理人。我认为人不能管,而是要“理”。“理”就是要情理法相结合。“情”是给面子;“理”是赏脸;法是使之懂礼。只有通过这样的三结合,才能把人理清楚,理明白。

三、自由信息交流
     第18期沙龙活动结束。

上一篇:第17期蓝海沙龙纪要
下一篇:第19期蓝海沙龙纪要
联系我们:
0898-65316681
传真:0898-65307136
邮箱:gl_0898@126.com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38号银都大厦
移动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