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 0898-65316681
传真: 0898-65307136
邮箱: gl_0898@126.com
地址: 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38号银都大厦
院长观点||胡卫东:2025年海南封关运作的三大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5-02-11     阅读次数:446
导语
 
 

海南“两会”正在召开,刘小明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25年头号工程封关运作进行了比较明确的安排。这些安排既体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也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亚听取汇报后所作的最新部署。2025年自贸港封关运作可用三大关键词概括,一是“稳”,即平稳有序推进;二是“实”,即抓紧核心政策落地;三是“突围”,即聚焦现代产业构建。

“稳”是封关运作的底线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缘政治冲突、全球化逆潮以及中美脱钩与供应链重构等外部环境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各国发展模式。同时,中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内地经济下行压力与产业结构调整为区域经济带来了多重挑战。在此背景下,海南自贸港作为国家战略的前沿试验田,其机遇与挑战交织,成为破局与创新的关键窗口。
 

刘小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2025年海南将落实封关方案,精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封关运作平稳有序、万无一失、首战必胜,着力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新阶段。这段话既有底线思维,又有成功的决心。至于封关方案的具体内容在报告中没有提及,但从2024年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工作事项中的三张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压力测试清单)可以看到端倪,即31个封关硬件项目、口岸监管服务信息系统、反走私综合执法站信息化配套项目。2025年要制定货物进出“一线”“二线”及在岛内流通税收政策配套管理办法,明确“零关税”货物具体管理措施;落实“二线口岸”运行管理办法,推动完成“二线口岸”验收。

可见,封关运作的主要内容将以重点二线口岸、信息化网关、岛内零关税配套等为主,松紧有度,既要防范走私贩私,也要为内地货物进出岛提供便利,更要强化岛内自由便利的措施。2025年封关运作是“首战”,将凸显“启动—实施—完善—提升”的策略意图。如果以“平稳有序”为基调来推进封关运作,实属不得不为的上策。海南基础差,受不了大起大落的冲击,一步一个脚印,方能达成既定目标。

“实”以核心政策为抓手
“核心政策”与“平稳有序”具有内在一体性,在确保封关运作平稳有序的基础上,抓紧自贸港核心政策落地无疑是务实思路。海南自贸港建设已有好几年了,各种版本的解读很多,但岛内企业和居民的体验感不强,长期下去必将影响社会信心,不利于自贸港建设稳步有序推进。

关键要明确核心政策内容,不宜人云亦云。刘小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较为明确的涉及,他指出,海南将加紧推进自贸港核心政策落地,推动出台进口征税商品目录、禁止限制进出口货物物品清单、海关监管办法等核心政策,制定省内配套保障措施;延续15%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新增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等一系列到期政策。从自贸港总体方案看,“零关税、低税率、减税制”和“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动”应作为关键核心政策的主题内容。

我以为,核心政策应该是围绕海南自贸港的本质逻辑来安排的。自贸港即“境内关外”,海南作为国家的一个行政区域单元,其根本制度、基础制度和重大制度都不可能有任何改变,其核心政策必定是海关监管制度的创新以及海关监管制度的设计,包括涉及内地货物进入海南的税制调整。也就是系统化的税制政策,主要包括进口货物的零关税、加工增值达到30%进入内地市场免关税、内地货物进入海南市场的新税制、两个15%的优惠税制及海外投资的利润返回海南的免税政策等。

着眼全方位实施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统筹安排好开放进度和节奏,加紧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亚的讲话)。在海南自贸港平稳有序推进过程中,既要着眼长远整体政策实施,更要结合当下实际,加紧落实零关税政策、简化税制政策、跨境资金流动、人才政策、通关便利化政策等核心政策,并逐步完善政策内容和扩大政策范围,才能有效呈现自贸港政策的边际效应叠加,用政策驱动自贸港破浪前行。

“突围”要聚焦现代产业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海南虽然变化巨大,但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没有太大进步,主要反映在产业链深度与广度不足,过多依赖石化和旅游业。生物医药和数字经济等领域虽然具备一定基础,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业协同效应不强。海南企业小散弱现象突出,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有限,专精特新企业占比极低。部分产业园区在硬件设施与用地规划上存在不足,导致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难度大。同时,金融资源供给相对贫瘠,企业融资成本较高。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务必在现代产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发展是兑现海南自贸港价值的主要领域,也是增强企业和居民信心的基础。刘小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海南着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提振预期、激发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这些表述虽然不错,但没有体现自贸港的本质要求,应该要加上国内外新需求和让市场化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等内容。我以为,不锚定需求导向,就会陷入产业内卷大坑;不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自贸特色的市场体系难以形成。

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必须把准产业发展方向,这是海南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发展哪些产业,海南建省以来,不断摇摆和探索。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期间曾谈及海南定位:“过去争论很多啊,上个大的石化基地,上个钢铁项目,搞个先进制造业基地。经过30年持续摸索,决定就抓这几样: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过去几年,海南高标准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方面,印发国内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出台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若干措施,为“贸易兴省”提供政策制度保障。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方面,中国移动海南—香港海缆建成投用,获批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游戏出海”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上述探索应是围绕四大产业进行的具体化尝试。长期看四大产业还是要因地制宜从三方面来融合推进,即把握市场需求,认清自身优势,发挥政策效用。

以深圳的产业发展经验看,海南现代产业必须从“外”到“内”来形成合力,紧紧把握外部正在发生的“新需求”和“卡脖子”难点产业项目,结合自身的内在优势和特点,吸引全球资源要素集聚,突出在增量新产业中率先破局,聚焦新能源引领,加速形成数字经济领先态势,重力支持“卡脖子”产业和项目在海南落地,带动旅游业品质提升和融合发展,打造绿色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大健康产业示范基地和国际现代服务业示范基地。

2025年无疑将成为海南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我们将见证历史,海南封关运作是一件艰难而正确的大事,只有拨开迷雾看到光明的未来,只有全力以赴才能赢得灿烂的未来。2025已经到来,唯有迎着困难上,才能成就自贸港,成就产业和成就自己。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官方网站

作者:胡卫东

海南南海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

海南省管理现代化研究会首席管理专家

联系我们:
0898-65316681
传真:0898-65307136
邮箱:gl_0898@126.com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38号银都大厦
移动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