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就是要解决问题
管理学诞生的时候有一个令人难忘的场景:美国人泰勒手拿跑表,对一位名叫施米特的铲装工人的操作进行分解试验。泰勒对施米特的每一个操作细节都做了具体规定,如铲的大小、铲斗重量、堆码、铲装重量、走动距离、手臂摆弧等操作内容。他使用一块跑表对所有操作动作进行了细致、准确的测量,通过对无效部分的去除和技术的改进,使施米特的劳动生产率由每天12长吨增至47.5长吨。
工程师出生的泰勒特别关注企业效率问题。在工作过程中员工的“磨洋工”使他头痛,如何提升企业效率成为他不断思考的问题,比如公司定额如何确定,单位小时可以出多少产量,对每一个劳动者的劳动如何计价,如何实行计件工资制等。
随着思考的深入,泰勒开始了实证研究,他围绕效率动力原则,围绕一个完全工件,去分析所需要的动作中必要的和非必要的,如何将无效动作省掉,保留有效动作,在一个工件制作中,有多少有效动作,每个动作需要花多少时间,通过有效动作的连接,完成一个工件所需要的时间是其效率的基础。泰勒的研究开创了企业管理的先河,这种研究显然以提升企业效率为目的。
泰勒第一次拿出他的跑表是在1881年之后,他用了近30年的时间完成了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泰勒在书中系统地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以及具体方法。
在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方面,泰勒提出了专业分工、标准化、最优化等管理思想。在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方面,泰勒对企业作业管理、组织管理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其中包括对工人的挑选和培训、标准作业条件、明确规定作业量、建立激励性的差别工资报酬制度。在管理科学的方法层面,泰勒提出了定额管理、差别计件工资制、挑选并合理使用第一流工人以及如何进行标准管理的一系列具体的步骤与方法。
泰勒基于当时美国资源浪费严重,劳动生产率低下的事实,着眼于企业的基层管理,提出了企业科学管理原理。他认为企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劳资双方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益,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式只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即每个工人都下定决心每天努力做出尽可能多的工作。
然而,事实上绝大多数工人却反其道而行之。泰勒认为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工人中普遍流行着一种谬见,认为如果他们全速工作,就会使大量工人失业,从而造成对整个行业的巨大伤害;二是当时通行的管理体制缺陷甚多,以致“怠工”和“磨洋工”成为工人保护自身最大利益而必须采取的一种防卫手段;三是凭效率低下的经验法则行事。这是当时各行各业中普遍存在的情况,因为这种做法,浪费了工人很大一部分努力。
泰勒认为必须采用科学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法则,其科学管理思想是建立在劳资双方利益一致的基础之上,他要求企业的每一个成员要充分发挥最高的效率,争取最高产量,实现利益最大化。这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内涵,又综合反映了泰勒科学管理的思想。
管理就是要提高效率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并不是脱离实际的,其几乎所有管理原理、原则和方法,都是经过自己亲自试验和认真研究后提出的。它的内容里所涉及的方面都是以前各种管理理论的总结,与所有管理理论一样,都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但它是最成功的,是坚持了竞争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原则。竞争原则体现为给每一个生产过程中的动作建立一个评价标准,并以此作为对工人奖惩的标准,使每个工人都必须达到一个标准并不断超越这个标准,而且超过越多越好。
泰勒科学管理思想的本质是:企业高层对于下属的工作要实施绝对控制。这一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符合那个时代的要求,20世纪早期的美国劳工绝大多数未受过教育,不善表达自己,也对工厂体系不习惯,对他们来说,严格规定的工作步骤是切实有用的。
提高劳动效率是泰勒科学管理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泰勒认为,劳动效率的巨大增长是文明国家与不文明国家的区别,是人类社会巨大进步的标志。因此,任何一种阻碍劳动效率提高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提高劳动效率对劳资双方都有利,它可以增大盈余,保证双方“最大限度的富裕”。
因此,他千方百计地寻找提高劳动效率的方法。他的计件工资制,各种管理原则和规范,他所设计的职能组织结构,他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和实验,他的各种发明,无一不是提高劳动效率的具体措施。在他看来,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整个工业史就是一部效率史,任何提高效率的措施,无论遇到多大阻力,最终都会胜利。
泰勒的效率方法就是将操作分为最基本的机械元素并进行分解,然后再将它们最有效地组合。泰勒一直是人本主义者憎恨的对象,他们指责他的科学管理方法将工作“非人化”,并把管理变成了简单的衡量。但自从上世纪泰勒的思想在企业中扎根,人类对于高效率的胃口似乎就再难餍足。泰勒的跑表,他的“时间—动作研究”,他坚信任何工作场所的任何操作活动都只有“唯一最佳方式”的执着,所有这一切彻底改变了员工和管理者的工作生活。
泰勒管理思想的应用使得美国许多生产领域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3倍,工人的工资增加了30%—100%,泰勒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工业的发展,因而被西方学者称为“美国工业迅猛发展的一支最为重要的促进力量”。著名的管理大师德鲁克对泰勒给予高度评价:泰勒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开始对工作进行研究的人。泰勒的思想是继联邦宪法之后,美国对西方思想所做的最持久的一项贡献。福特汽车的生产流水线就是泰勒基本原理的简单逻辑拓展。
泰勒的劳动效率观一直影响着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他的基本假设就是工作者是一定需要和追求物质利益的,因此,提升效率的管理手段就是“面包”和“皮鞭”。你做出了业绩就采取“面包”之类的物质给予奖励,你完不成任务,则采取“皮鞭”之类的措施予以处罚。
泰勒管理思想的实践
20世纪以来,泰勒的科学管理在美国和欧洲大受欢迎。90多年来,科学管理思想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虽然经历了一定的改革,但是它仍在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代,如何在严峻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呢?此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为各企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方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流程科学化。当今国内许多企业仍会出现采购成本过高、资金周转缓慢、生产技术落后等局面,制约了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所以,企业必须借助科学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抓住制造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施合理的方案,提高流程的科学化程度。只有技术发展,管理科学,才能更好地提供资源。
(二)职能分工合理化。对企业内部而言,如何做好各部门的权责划分,保持各部门的沟通与合作是最基础的问题。随着现代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企业内需要的员工数量正不同程度地下降,每个员工负责的范围就越来越广。所以,企业应该更合理地安排人员,既能做到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也能很好地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
(三)提高员工的能力。泰勒认为“挑选第一流工人”是管理者的职责,所以企业应该适时地进行员工培训,一方面可以增强员工的技术,另一方面又可以为企业效力,提高竞争力。当今的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不舍得花钱开培训班,培训的投入严重不足;或者即使开展培训,员工们也敷衍了事,没能真正落实成效。导致整个企业培训热情不高,而且缺乏竞争力。
(四)进行有效的授权。当今合理授权精神就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中所提到的例外原则。如果一个企业里,所有大小事情的决策权都在最高管理者的手中,那么决策所使用的时间就会很长,而且有时还可能会因领导者的一个失误导致全军覆灭。所以,当今很多企业,管理者都会合理地授权给下级,当然,管理者也会顾及到下级之间权力的制衡。这样,既可以减轻管理者的负担,也可能增强下级的责任心。
(五)实行有效的激励。为了鼓励工人努力工作,完成定额,泰勒提出了工资报酬制度。当今企业为了鼓励员工按时按量或超额超标完成工作,也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制定激励制度必须注意是否符合公司的利益、是否满足员工的需要、是否可行等。当一个激励机制适合组织的时候,那么内部成员就会保持高度的热情和积极性,继而组织也会因此受惠并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系统学习推广泰勒的管理思想,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前,虽然管理理论发展较快,现代管理理论深入人心,泰勒的“科学管理”也暴露出一定的弊端,但并不是一无是处,还有很多好的因素可以继承发扬。需要强调的是一种理论的创立需要探究精神,一种理论的发展更需要这种精神。泰勒曾指出,“科学管理的每一步都在发展”,在信息化背景下,我们要结合国情和企业实际,发扬泰勒的探索精神,牢牢把握提高效率的本义,不断研究和解决企业发生的新问题,促进管理理论发展,为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