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 0898-65316681
传真: 0898-65307136
邮箱: gl_0898@126.com
地址: 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38号银都大厦
胡卫东:企业中高层理念变革与创新思维
发布时间:2024-04-23     阅读次数:530
导读:近日,胡卫东院长应邀在海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为海南中石化系统中高层领导主讲了“企业中高层理念变革与创新思维”课程。现根据讲课录音整理如下,供参考。
01
优秀企业为什么会变坏
 

先和大家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优秀的企业会变坏?我们海南曾经出现了一家史无前例的优秀企业,就是海航。前段时间我和海航的创始人一起交流时讲过一个基本判断。

海航以2003年和2017年为界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003年之前的海航聚焦主业,聚焦客户价值,创造了航空业的许多有价值的经验。

2003至2017年的海航,在受到非典影响后,海航急于通过多元化布局来克服单业经营的困局,形成了野蛮式发展的态势,埋下了破产的隐患。

2017年后的海航在自救和它救过程中,经理层在处置自己的股权比较果断,但对一线资产和业务处置严重滞后,最终没有逃过破产劫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我认为就是企业中高层的理念和思维出了问题。如海航的企业价值观变成了教条;战略架构变成了盲人;日常管理变成了例行公事。

2003年以来,海航无论在股权架构、还是内部治理,乃至海航最为引以为傲的企业文化都出现了严重障碍,一个曾经优秀的企业就这样倒下了。

 

在长期企业研究和实践中,我体会到,企业理念是企业的总开关,理念决定思维方式,理念变革滞后和思维固化,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行为方式乃至企业的生存发展。

海航问题的内因也在于企业理念和思维方式出现严重变异,一味追求规模的理念和宗教式固化思维方式必然导致企业崩塌。

02
企业环境正发生巨变
 

重点讲讲企业环境问题,环境是影响企业理念的重要因素。我认为目前企业正在进入一个全新时代,这个时代的最大特点是不确定性越来越厉害。

我们知道,企业管理的核心目的是提升效率。百年来,管理通过分工、分权、分利和责权利对等模式,带来了劳动效率、组织效率和个人效率的提升。

数字化时代,企业战略竞争逻辑转向共生逻辑,绩效由“分”转向“合”。只有协同才能取得组织内外的系统效率,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赢得未来。

影响企业的环境变量有多极原因。主要表现为强个体出现,组织与个体之间关系改变了。强链接关系强化,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由内部转向外部。强技术因素突出,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普及的速度加快,驾驭不确定性成为组织管理的核心。

系统效率开始成为新时代企业进化的路径。企业将围绕如何塑造协同的价值取向,关注管理层的反应以及对员工的影响,重视培养卓有成效的协同管理行为。

创造客户价值将成为中高层管理者的信仰,人与企业将融为一体,管理的核心价值将以激活人为中心,影响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正由内部转向外部。

企业中高层管理者面临的挑战很明显。一项调查显示,企业中层(定义是管理1-6名员工的管理者)的工作满意度比企业高层低46%,在维持员工归属感方面的困难至少是高管的两倍,他们感到压力更大、效率更低。

 

其中有疫情带来的压力影响。数据显示,令中高层压力水平提升、工作满意度下降的若干因素可能会持续。特别是企业员工队伍更加分散的情况将长期持续,中高层的传统职责,即:面对不确定性的决策;团队高效工作;优化个人表现等在三个重要方面变得越来越多余。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现状也就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是传统的朝九晚五模式渐渐被淘汰。中高层必须依旧发挥重要作用,培养人才并维持团队凝聚力,可是以往“走进办公室”的管理方法不再有效。

二是数字基础设施逐渐取代实体办公室。现在的沟通从会议室移到了数字通道,文件归档和分享关键信息及决策变得简单多了。管理的透明性大大提升,但也令中高层管理职责范围内的许多信息分享机制变得没有必要。

三是衡量产出变得容易了而确立共同目标却更难。因为企业团队成员分散日益严重,维持团队凝聚力,即建立和维持稳固的社交联系;追求同样的使命和愿景等比以往更困难。

 

企业进化的基本逻辑正发生改变。我们在过去5年里深度跟踪研究了60多家企业,其共同特特点是。

 

紧紧抓住顾客需求,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优,优秀到顾客无法离开;把产业链创建的更加融合而具备多利性,以至于每个环节的参与者都愿意开展合作,共同为产品和服务付出;企业组织更加富有弹性,经得起市场变化带来的震荡并能够寻找机会突破;能够把组织所处的环境中的各种资源集合到价值创造的方向上来,凝结成更广泛和更集体的智慧,最终实现更高水平的价值性成长。

优秀的企业主要有这样的四个共同点,当然不完全限于这几点。为此,我们要把握环境变化的趋势,适应新时代企业发展的新逻辑。这个新逻辑的核心是要立足于认知重构,理念重构和思维重构,也就是要进行理念变革,构建创新思维。

03
企业中高层理念变革
 

海南有家知名的食品饮料加工企业,长久以来坚持“四不”企业理念,即不上市、不贷款、不出让、不合作。该企业近几年来,年度经营规模基本维持在40亿左右。企业关键岗位的负责人基本都是家族的人。企业发展没有大起大落,比较稳健。它的广告经常引起争议,有些人也经常埋怨企业的创始人,怪他专权。这个案例中至少可以得出三点启发。

一是理念对企业经营风格会直接形成影响和约束。如这家公司的理念就构成了该公司经营风格和管理模式;二是企业理念与企业创始人的个人偏好有直接关系。该企业的创始人没有把追求规模放到首位,而是把企业的寿命放在首位;三是企业管理模式直接服从于企业理念,这家企业的家族化模式是符合稳健经营需要的,家族化管理的特点是管理成本低和管理层稳定性好。

这个案例也说明,在企业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情形下,当务之急是要打开企业的理念之门。一般来说,企业生存和发展有七道门槛,包括理念、战略、管理、营销、技术、文化和接班。理念是核心,是关键中的关键。我认为,正是这些形而上的东西,构成了企业理念的核心要素。

毫不怀疑,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就是“理念管理”。理念就是体现核心价值的观念,是产生观念的观念,是导致行为变革的观念。比如国家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一理念就是按照新发展阶段和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提出的。

企业理念具有先导功能。企业理念变革是一切企业发展的“先导”。这种先导性体现在未来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上,也就是要站在未来看现在,而不是局限于过去和现在的约束。要立足于把不可能性变为可能性,把可能性变为现实性,把现实性变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永恒性。

企业理念形成过程一般围绕核心竞争力、组织架构、对外合作、企业伦理、企业生态、企业责权利分配等进行反问。

其中变革方法主要按照黄金圈原理执行,专注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来进行系统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概念性提炼。

如,关于企业的系统思考,一般会三问,即什么是企业?为什么要办企业?应如何办好企业?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的一句话的概念性定义。

企业理念变革的形式要坚持用全新的理念对事实作全新的理解。具体方式上分为两种,一是问题导向变革。这是一种迅速和剧烈变革的方式;二是主动引发变革。这是一种战略性主动性变革。在路径方面也分为至上而下;至下而上和外脑建议等三方面。

04
企业中高层创新思维
 

我们再来讨论创新思维。这里的创新含义,就是破旧立新,推陈出新,也就是更新和创造新的东西,是一种改变。这种改变强调独树一帜和个性明显,这种改变就是要引发创新性设想的思维形式。

创新思维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其特点包括,求异性、潜在性、敏锐性、创造性、灵感性和新颖性。

创新思维有三个敌人。就是经验主义、惯性主义和懒惰主义。这三个敌人的共同特点就是不愿变化、思路凝固、想象力缺乏和对现有信息容易满足,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井底之蛙”的认知方式。

目前,海南自贸港建设中有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在海南经历过许多事的人有一种无动于衷的情况,他们认为,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建设国际旅游岛也没有到达预期目的,这次自贸港建设也难。表明我们海南本地企业家的创新思维能力在退化。

 

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是要破除思维定势的枷锁。思维定势是长期观察和思考问题形成的固定的模式、固定的趋势、固定的习惯。当面临外界事物时。形成思维定势的原因可能是受权威的影响,也有从众心理的影响,还有就是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干扰。要敢于破除创新思维的枷锁。

一是从众型思维枷锁。其核心就是跟从大众、随大流。体现“跟着大家走没错”,“枪打出头鸟”,“众口铄金,积非成是”等方面。

二是权威型思维枷锁。不少人习惯于引证权威的观点,不假思索地以权威的是非为是非。

三是经验型思维枷锁。对经验过分依赖乃至崇拜,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消弱头脑的想象力。

四是书本型思维枷锁。总认为书本知识是世界的“理想状态”,也就是过去所说的“本本主义”。

五是自我中心型枷锁。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观念、站在自己的立场、用自己的目光去思考别人乃至整个世界等。

 

破除以上枷锁,要学会坚持独立思考,克服从众心理,坚持自我判断,对权威要尊重而不迷信;要打破对经验的依赖与崇拜,将经验转变为创新;要尽信书不如无书,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要跳出自我框框,多从他人角度思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三方面。

一是溯本创新法。就是从追寻事物本质中创新认识,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根本上把握事物及其发展规律。

二是全局创新法。就是从全局着眼,全方位、立体化和多角度地分析事物,从而得出对事物的科学认识。

三是正反结合创新法。就是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谋划现实和未来。

 

创新思维的途径主要有两条。

第一是头脑风暴法。

确定一个主题,规定一个时间,规定一个数量,指定一个主持人,快速产生想法,不能停顿,不能评判,最后确定标准,然后用标准去筛选上面的结果,将余下的创意再加工。

第二是联想法。

将创意引伸,采取有效关联方式找到跨界创新的点。总之,创新思维一定要注意方法的创新,不要局限以上那些障碍。

 

(胡卫东,海南省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会长,海南南海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
联系我们:
0898-65316681
传真:0898-65307136
邮箱:gl_0898@126.com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38号银都大厦
移动端版